受新型冠状肺炎影响,在线医疗被普遍看好。
以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为例。
截至2月21日,阿里健康的每股价格为15.05港元,年后涨幅为67.22%;平安好医生的每股价格为77.5港元,年内涨幅也超过了35%。
而同一时期的恒生指数却下跌了3.13%。
也就是说,尽管疫情对经济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,但是对于在线医疗行业来说,却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。
那么,等到疫情过后,线医疗究竟会持续火爆还是昙花一现?
“疫情期间,平安好医生平台的访问人数达11.1亿,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,APP新增用户日均访问量是平时的9倍,相关疫情防护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800万。”
这是平安好医生此先公布的数据。
从中可以发现,由于受疫情恐慌影响,加上外出的限制和居家隔离的需要,越来越多的人寄希望于线上问诊这一方式。
不过,尽管疫情刺激了在线医疗的需求,但其实在线医疗的火爆早已初见端倪。
以平安好医生为例。
根据财报显示,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收入为50.65亿元,同比增长52%;净亏损为7.47亿元,同比减少18%。其中,公司的核心业务——在线医疗收入同比增长了109%。
在最近五年时间里,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6%!
不仅如此,在注册用户数上,平安好医生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。
2018年底,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为2.65亿,月活用户数为5470万;到了2019年底,这两个数字达到了3.15亿和6690万,分别增长了18.87%和22.3%。
2月3日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《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》;2月6日,国家卫健委又发布了《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、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,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复诊和药品配送服务。
在政策层面予以规范和指导!
毫无疑问,受市场和政策双重刺激,在线医疗迎来了高光时刻。
根据相关报道显示,我国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为491亿元,预计2020年接近1000亿元,并且保守估计在2026年将突破2000亿元。
可谓是“钱途无量”!
正因为此,在线医疗行业早就引起了巨头们的注意。
先说平安。
早在2016年,在“平安3.0时代”的全新战略构想中,“大医疗健康“被放在了与”大金融资产“同等重要的位置。
最终的目的是将用户与保险、医院、医保、诊所、检测检验机构等各类健康服务提供者连接到一起。而平安好医生,就是整合各个服务商的中间平台。
再说阿里巴巴。
早在2014年,马云就曾经说到:
“今天的水、空气和食品安全,一定会导致我们的家庭在十年内面临许多疾病。”
也就是从那时起,阿里开始致力于”让中国医院变得更好、药物变得更安全、人民变得更健康。
如今,仅阿里健康的市值就达到了1800亿港元!
再说腾讯。
据不完全统计,腾讯在在线医疗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00亿元,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好大夫在线、新氧等等。2019年,腾讯旗下的企鹅医生与杏仁医生合并为“企鹅杏仁”。
最新估值超过10亿美金。
如今,腾讯凭借其云计算和流量优势,联合医联、企鹅杏仁、微医、好大夫在线和丁香医生,不断加强其在在线医疗领域的竞争优势。
当然,除了经济价值之外,在线教育还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。
比如,能够极大缓解过去看病难、看病贵等问题,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;比如,能够加强医院整合、渠道管控,起到抑制药价虚高、医疗器械被层层加码的问题。
更重要的是,能够促进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重新配置、提高效率!
这也是卫健委特别发文鼓励其发展的原因所在。
在过去,尽管在线问诊的平台早已经出现,但是却一直没有获得广大用户的青睐。
这是为何?
一方面,在线问诊体现的是“问”,在普通人看来这很难真实准确的判断病情;另一方面,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,问诊医生究竟是“名医”还是“庸医”,这也很难判断。
对于消费者来说,尽管医院看病存在各种问题,但至少能够保证安全能够治好病情。
不过,如今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。
第一,随着互联网巨头的介入,公立三甲医院和专家医生接入了在线医疗平台,足不出户就能够预约专家;第二,互联网巨头通过科技加持,凭借其品牌背书能力,不断消除人们的担忧和恐慌。第三,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,诸如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小痛,完全没有去大医院的必要。
而且,随着5G时代的到来,也为在线“问诊”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!
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,与之前纯线上的“在线医疗”相比,如今的在线医疗平台频频赋能线下,加强对传统医院的改造,构建起基于线下的互联网医疗系统。
也就是说,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,都与三四年前有着天翻地覆的改进。
可以预见的是,在线医疗绝不仅仅是昙花一现,而是以疫情为契机,迎来全新的时刻。
就在线医疗来说,无疑具有极富想象的市场前景。但是,需要说明的是,这注定是属于巨头的豪华盛宴。
怎么理解?
关键在于,“在线问诊”和“在线挂号”作为基础性服务项目,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引流的角色。因此,单就“服务”本身而言,不仅不赚钱可能还会亏钱。
毕竟,你需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运营成本!
但是,当互联网巨头介入后,情况就发生了变化。一方面,可以通过重构产业链上下游的方式,通过药企和医疗器械服务商赚钱;另一方面,依靠数据的分析,可以通过金融和保险业务赚钱。
即便退一步说,只要培养起了用户习惯、掌握了巨额流量和数据,那么互联网公司有千万种变现的途径。
因为,随着岁数的不断增长,人们会越来越愿意为健康买单。
[1] 懂懂本尊,《线上问诊能否解开宅家用户的“疑心病”》,2020年2月13日,懂懂笔记
[2] 刘然,《线上的抗疫:互联网医疗的春天?》,2020年02月14日,虎嗅APP